行jojo

微博:江行jojo,会发一点乱七八糟的日常

《无双》影评以及因为数位板插口接触不良更不了的道歉

1.个人影评,水平有限,如有常识性错误,请告知
2.涉及多剧剧透,请谨慎阅读
3.涉及边缘话题,请谨慎阅读
4.若阅读后产生不适,请勿人身攻击,感谢!

昨天听人说,《无双》重现了老港片的风采。今天趁着劲头买了票再奔电影院。

《无双》的影评很难写。我思考良久,却都想不出如何在不剧透的前提下写出一篇足够被称为“影评”的文段。
然而这部电影有一点让我非常非常欣赏的地方——它同时塑造了“三”个典型的反派形象,这让我难以按捺住写影评的冲动。我想,我是需要这样的一篇影评的,以纪念自己从高中以来对犯罪、悬疑、推理类型持久不息的青睐。为了尽可能避免剧透(虽然还是剧透了🌚),我会将主题放在“心理变态”和“杀人犯”上,而这也许会改变我给人留下的印象,甚至会恶化成“一个变态的人”。

电影在一开头就吸引了我。虽然这么说可能不太好,但其实从初中做英语阅读理解时知道有人手绘钞票之后,我便一直很佩服绘画假钞的人。实际上,我对精细死板的画风有着别样的情愫,并且对欧洲图书插画和博物图谱尤为热衷。
监狱中李问用鱼刺一笔一笔在粗糙的纸面上划出精准线条的特写毫无疑问地击中了我的软肋,我紧紧盯着他毫不颤抖的手,甚至在他沉静平稳的笔法中开始放空。

电影前半部分详述了制造伪钞的难点和对策,也涉及了类似“宣纸可以被技术精湛的装裱师父削成最多三张”“印刷美金的是无酸纸”“假美金可以看到摩尔纹”等科普,让一向对科普欲罢不能的我看得非常满足。这一过程中多处使用了歌剧唱段作为背景乐,用纯粹的艺术衬托犯罪过程。
而中后部分的杀人枪战爆炸等等桥段则超脱现实得展现出了诡异的吃鸡游戏一般的浮夸风格,生动表达了导演对“爆炸美学”的推崇。

用一句不会剧透的话来概括这个电影:会画画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但如果用一句话来 剧透 ,则是: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人类能有多会说谎。
如果要剧透得更彻底一些:这部电影会让我想起电影《非常嫌疑犯》、《我是谁:没有绝对安全的系统》、《本能》、《猫鼠游戏》和《一级恐惧》,以及小说《恶意》(东野圭吾)、《罗杰疑案》(阿加莎.克里斯蒂)和《控方证人》(阿加莎.克里斯蒂)
甚至同期上映的《影》中也有类似的人物处理。

即使有那么多的先例——可以说这种类型的人物处理已经让人熟悉到可以在开头就瞥见结尾的影子,它依旧可以让人冷汗直流,并且屡试不爽。
而它所引发的,与其说是人们对变态心理的恐惧,倒不如说是普通人对于“高智商变态”的畏惧
。这类心理变态者让人胆颤心惊的不是失常的、具有攻击性的癫狂,而恰恰是清醒和冷静。他们的大脑清醒而有计划地写出剧本、布下棋局,这也是“高智商变态”给人的惊悚感与多重人格不同的地方,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在犯罪。

“画家”是该片中塑造的第一个颇具分析价值的反派形象,他在外人看来优雅得体的皮肉下掩埋着嗜血残暴的癫狂,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然而他不够冷静,他比拔叔更加阴晴不定、随心所欲,甚至显现出诡异的天真和不谙世事,带着几分《辛德勒的名单》中阿蒙.戈特的影子。
表现夸张、充满欺诈、毫无悔意、缺乏同情心、暴躁易被触怒、行事冲动……这些特征无疑可以让他在海尔表测试中拿到高分,直白精准地表明了他的“变态”属性。我们可以轻易地从他的暴戾恣睢和阴晴不定中感受到正常人和他相处时会产生的不适与惊恐,而影片中通过对李问这个“普通人”的反应刻画将它表现得更加彻底。
这一类人很容易让我想到有历史记载的南朝皇帝萧宝卷,这位昏君所行之事血腥残暴、令人发指,在此不赘述。

李问是第二个不得不探讨的反派形象。他在警察面前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为爱所困、被命运逼上贼船的落魄形象,他所展现出的极端懦弱和不合时宜的圣母情节让我几度怀疑郭富城是不是用力过猛。然而谜底揭晓,李问与《非常嫌疑人》中跛足且怯弱的肯特一样,其貌不扬而阴险狡诈。
这种类型的心理变态者演技高超、骗术一流、冷静残酷。他们就像著名的“死亡天使”,颜色纯白、形状普通,没有毒蝇伞般让人戒备心起的艳丽外表,却是最负盛名的毒蘑菇之一。他们穿上平凡甚至有些失败的人设让人卸下戒备、乖乖钻入编织好的网。
詹姆斯.法隆在《天生变态狂》中描述“变态人格者不会体验到普通人所具有的情感,所以他们不会像普通人那样露出马脚。他们的冷认知能力要比热认知能力,即情绪认知能力来得超凡得多。真正的(或者说成功的)心理变态者可以凭空编织起一个不可思议的谎言,却不流露出一丁点儿的愧疚和懊恼”,“他们精通操纵的手腕,是说谎冠军,能说会道并且富有魅力,能使他人放松警惕。他们不像一般人那样惧怕劣性的后果,面对谎言被揭穿或者暴露行为被曝光的压力时,他们中的一些人也可以偶尔表现得阳光乐观,无忧无虑,开朗外向。但是他们早晚会显现他们的疏离、冷漠和高傲”,“一个心理变态者可以伪装出很关心他人或是充满悔意的样子,但他的大脑却会说实话”。

很多犯罪心理学家坚信犯罪者的行为总可以在他的童年经历中找到根源——我听过一个中国公安大学关于 犯罪心理学 的公开课,老师多次详述了连环杀人犯的童年经历和那些不堪的遭遇带来的影响。但是我个人始终认为变态人格很多情况下是由大脑构造决定的,大脑的颞叶前部包括杏仁核地区的不活跃使人行为冷静,而前额皮质热认知部分不活跃的人往往缺乏同情心。一个与正常人有着相同大脑的人,犯下了滔天罪行之后会感到悔过和自我憎恨,而心理变态者感受到的只有快感和满足,他们甚至会在犯罪现场留下属于自己的标记或是给报社、警署寄送信件,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如“黄道十二宫杀手”、“山姆之子”、“波士顿扼杀者”等)。
《沉默的羔羊》中,汉尼拔“即使在吃活人的时候,脉搏都没有超过85下”,因为在他看来吃人就像吃蔬菜沙拉一样稀松平常。《本能》中,凯瑟琳面对审讯时反客为主的异常冷静也显现出“心理变态”的特质。

在真实存在的案件中,美国臭名昭著的绿河杀手在法庭上承认杀害了48名女性,提供了历时20多年的详细杀戮过程,包括时间、地点等。然而真正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在之前对他的测谎中测谎仪并没有检测出异常信号,他通过了测谎环节而逃过审判。他将自己的犯罪行为“合理化”成日常琐事,平静地说出谎言而不会表现出生理变化。
美国“大学生杀手”埃德蒙.肯珀在16岁那年杀死了自己的祖父母,只是因为“想知道杀死祖母是什么感觉”。肯珀智商高达145,在监狱度过的5年中他阅读了大量的心理书籍并且和他的心理医生发展成了好友关系,这使得他能够精确地分析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成功通过心理评估而出狱。然而事实是,肯珀在出狱后杀死了他的母亲、母亲的好友以及其他6名女子,并且毫无悔过。即使是这样,他依旧被他的警察朋友们和心理研究员评价为“友善、开朗、敏感,并且很幽默”的人。

这样的人非常可怕。他们演技一流、耐心过人、行动力超群、善于揣摩人心、对计划有着超强的把控力,最重要的是他们缺乏社会道德感。他们的犯罪计划很长,就像蜘蛛悄然地守着猎物落入精心编制的网。东野圭吾的《恶意》中即塑造了一个在炽热的夏日光照下也足以让人脊背发凉的变态角色。

如今影视作品中强悍的女性形象层出不穷,女性反派并没有因为体力和身材的劣势而被忽视。相反,由于女性独有的异性魅力和更加细腻的情感,角色塑造也越来越丰富。秀清是该片中第三个反派形象,作为一个女性角色,她被赋予了与前两者完全不同的意义,显得格外耐人寻味。

应该有很多人都听说过《鹅妈妈童谣》中《丽兹.波顿拿着斧头》这首:
Lizzie Borden took an axe, (丽兹波顿拿起斧头)
Hit her father forty whacks.( 砍了她爸爸四十下)
When she saw what she had done.(当她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
She hit her mother forty-one.(她砍了她妈妈四十一下)
在丽兹.波顿杀害父母的真实案件中,她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女性”形象博得了20个男性陪审员的同情,得以从被判刑的命运中逃脱。
《白夜行》的雪穗、《本能》的凯瑟琳、《黑日危机》的伊莱克特拉、《消失的爱人》的艾米……每一个都是不逊于男性变态狂的狠辣角色。

然而秀清的形象并不是这样。她从来不是一个冷酷的角色,而只是一个普通人——更像是《沉睡魔咒》中的玛琳菲森和《画皮2》中的小唯。求爱而不得。
爱情是世界上难琢磨透的东西,那么多的反派角色因为“爱”的借口而被观众同情甚至宽恕。可怜而可恨。
我最庆幸也有些遗憾的是我并没有体会过。

除去爱情,真实案件中有不少女性为了博取社会关注和同情而虐待甚至杀害自己孩子的案例,展现出了非常扭曲的缺爱的一面(这类精神疾病被称为代理孟乔森综合征):
1972年至1985年期间,玛丽贝丝杀害了自己的9个孩子。1989年,护士克里斯滕•吉尔伯特以注射肾上腺素的方式谋杀了4名患者,另有3名谋杀未遂等等。

影视和文学作品中往往喜欢塑造高雅而富有情调的反派形象,他们总是在艺术、尤其是古典艺术上颇有造诣,在人际交往中左右逢源,甚至通常身居高位或是领域顶层。而这并不是完全的创作产物,在真实案件中有着大把的例子。多个连环杀手被形容为“衣着整洁”、“善于交际”的人——“杜塞尔多夫吸血鬼”彼得.库尔滕即使在接受法庭审判之时,也依旧身穿带着古龙水香气的整齐的西服;泰德.邦迪即使身在狱中也依旧有着一批女性拥趸。
事实证明,天生变态者的确比普通人成功的几率更大(特别是在商业圈),他们的邪恶基因永远不会从基因库中彻底消失。实际上,“全文化视角下,变态人格者可占据人群的大约百分之二。这说明心理变态,或者心理变态者们身上的特征和所带有的等位基因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人性的”:
1.他们善于隐藏真实意图,懂得如何让人消除戒心,可以在说谎时保持冷静
2.他们没有道德感和良心,很难遭受内心的谴责
3.他们甜言蜜语、谎话连篇,知道怎么吸引别人,容易受到异性的青睐
4.他们不易焦虑、自信异常,可以冒着风险做出决策,成为强有力的领导者
5.他们做事高效而缺乏人情味
这使得研究“连环杀人犯”和“变态心理”是非常值得继续的课题,因为我发现自己每次都能领悟到很多新的东西。而更实际一点的意义则是,我对未知和潜在的危险会抱有格外警惕的畏惧。

补充:关于李问不加修改地使用警员的面部形象描述“画家”的原因分析:我个人认为这并不算一个逻辑bug。相反,正是这一点将李问的“变态”形象塑造得更加丰满。前文中我也提到过,很多变态心理者会在犯罪后留下标记,甚至重返犯罪现场或寄信给报社警局,以增强自己的成就感。对于李问而言,这个骗局也是他精心打造的艺术品,在他的计划里,当那些愚钝的警察咬牙切齿地发现真相之时,他早已在驶向菲律宾的航道之上。而他想象中的警察们气急败坏的脸无疑是最好的兴奋剂。

一点偏题:
其实高考后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我曾考虑过犯罪心理有关的专业。但是当时想到了一句话:“和怪物作战的人必须确保自己在这一过程中不会变成怪物。当你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着你”(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要如何确保理解而不去渴望体会罪犯的想法。
那么多的主角尚在其中挣扎,我不敢轻易尝试。

司马光六岁的时候撒谎被父亲教训之后,成为了宋朝著名的“说实话”的人。小孩子一定要诚实,说谎不是好习惯🌚

《无双》让我get到了发哥的帅点,他真的太迷人了,笑起来眼睛里真的有星星啊

2018.10.03

评论(14)

热度(32)